清明上河园  发布时间: 2025-04-03  浏览次数: 415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1、公司概况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25日,注册资本7070万元,27年来始终专注于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的运营与管理,公司致力于多元化发展,经营范围广泛,包含旅游景区管理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工艺品、美术作品、旅游纪念品、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的销售(含网上销售),卷烟、雪茄烟零售,图书、报刊零售,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零售,停车场管理,戏剧、舞蹈、马戏、杂技、曲艺、器乐、声乐演出,旅游项目开发、策划、投资、运营,汽车租赁,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组织、策划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广告业务,旅游咨询服务,自有商业房屋租赁服务,网上景区票务代理服务、网上旅客票务代理服务、网上住宿餐饮代理服务,增值电信业务服务。

2、景区基本情况概述

清明上河园是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在清明上河图故地——八朝古都开封以1:1的比例复原再现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现占地600余亩。

历史成就开封,文化成就名园。清明上河园景区始终坚守文化自信,以演艺为核心,不断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开发,促进宋文化的传承创新,实现了从“名画”到“名园”的华丽蜕变。景区建有三期项目,分别以不同的主题风貌,为游客展示最具宋韵的游园体验。其中,一期项目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具有极强的大众性和娱乐性,突出展现《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二期项目于2005年9月25日建成开放,是在一期基础上的规模扩张,其内容是将《清明上河图》向城内和皇家园林延续,充分展示了北宋东京汴梁的繁荣和昌盛。三期项目于2023年7月27日全新开放,整个三期项目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为三层的多功能停车场。该停车场是开封主城区内唯一的一个下挖至15米深的地下停车场,可提供2400个机动车停车位,满足了景区及周边的停车需求。项目地上部分为高科技体验馆、综合演艺剧场和大宋亲子乐园区三部分,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和亲子家庭的需要,真正实现景区客群向“全年龄段”市场的迈进。

在景区快速发展的同时获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荣获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2024年河南文化企业30强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清明上河园的品牌形象,增强了景区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现已经成为了开封市文化旅游的名片、河南文旅行业头部景区、全国旅游知名品牌。

二、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非公党建示范标杆

公司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组织、管理、经营、廉洁等各方面,以保证公司坚持正确导向、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清园党支部成立于1999年,隶属开封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现有正式党员33名。清园党支部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创新实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打造学习型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积极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线上自学等形式,确保党员深刻领会会议要义。在党纪及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教育中,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规定有效落实。

2、设立党员示范窗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景区迎宾门、金水门游客中心及景区内咨询亭,党支部设立了党员示范岗与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岗,党员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急游客之所急,想游客之所想。

3、积极探索特色党建模式,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清园党支部积极探索特色党建路径,打造党建品牌矩阵,引领公司经营发展。开展了“诚信经营 党员先行”党员商户亮身份、“服务游客 党员先行”旅游黄金周志愿服务、红色观影系列等活动。经全体党员努力,党支部被评为河南省市场监管系统非公党建示范点,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高度。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况

近年来,清明上河园积极顺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探究以文化创意和特色旅游相契合的产业融合模式,以“文化+”的发展理念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延伸文化产业链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以“文化清园”为引领,全面展示魅力传统文化。

近年来,景区以“文化清园”的打造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一方面,积极引入民间博物馆,深化景区的文化氛围。近年来,景区成功引入了常明古灯博物馆、戈古堂文房博物馆等一系列的民间博物馆,并打造梦回大宋体验馆、木偶奇遇馆等一系列文化展馆,让游客在景区游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既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又切实满足了游客对旅游文化项目深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面对国家提倡的中小学生研学游热潮,景区近年开始全面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大师坊、东坡书院等研学场所,引进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大师进行教学展演,并结合景区各类展馆、博物馆,规划设计了多条研学路线,使研学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全面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以夜间经济为亮点,推动景区多元化发展。

夜间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景区积极顺应旅游发展趋势,积极从文化观光游向文化休闲度假游进行转型,满足游客追求文化多样性体验的新需要。自2017年开始,景区在河南省率先尝试推出夜游产品,通过大力推动“夜游清园”,坚持夜游项目全年不间断常态化开放,不断扩大营销宣传打造景区夜游知名品牌,通过差异化的剧目演出与沉浸式的氛围营造,让游客在夜间体验到与白天截然不同的宋文化氛围,拉伸了游客文化体验的长度与广度,强力带动了景区游客量的增长,同时也推动景区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3、坚定文化自信,利用节庆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不断扩大景区已有的大宋年·民俗文化节、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传统节庆活动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又成功打造出端午文化节、七夕文化节、傀儡文化节等知名节庆品牌,通过特色节庆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不断扩大了景区的品牌影响力。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做法

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一直以来也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近年来,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战斗中。

1、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公司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把握企业建设经营正确方向的重要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工作主线,把理论学习贯彻始终。坚决执行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 旗帜鲜明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对上级政府做出的各种重大决策坚决落实到位。

2、坚守公益事业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公司始终坚守公益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支持公益事业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向市红十字会捐赠200万元,切实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理念,探索更多元化的公益模式,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注入企业力量。

3、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与开封市社会扶贫办深度合作,创新开展"以奖代补"特色帮扶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和精准对接,重点帮扶了兰考县惠安街道、兰考县谷营镇、杞县邢口镇马庄村、祥符区西姜寨村等多个乡镇村组,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爱心超市"惠民工程,大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系列帮扶举措,显著改善了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提升了生活品质,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效果,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4践行社会责任,传递企业温度

公司始终将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大对"失独家庭、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近年来,公司联合市民政局、市残联、区文明办等相关单位部门构建了"政企联动、多方参与"的公益帮扶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帮扶活动,累计资助全省100余名贫困学子实现大学梦。在汶川、青海玉树地震、郑州7·20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中,第一时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定期组织企业党员职工到周边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不仅为弱势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更搭建了可持续的公益帮扶机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责任担当,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帮扶工作,扩大帮扶覆盖面,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